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公有云和私有云都已经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混合云趁势发展起来,现在混合云似乎成了用户青睐的对象。但是,对包括混合云在内的云计算概念,以及关于云计算的一些相关问题,还是有很多用户有不少的疑问,同时也有一些误区,值得辨明。
“云+”还是“+云”: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企业架构将逐步向云平台迁移,这个大势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但显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这个过程到底用什么方式实现,有“云+”和“+云”两种模式:
所谓“云+”,就是已经有了一个云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例如DevOps和Docker技术,逐步添加更多的云应用,形成所谓的云1.0、云3.0……等概念。
而所谓的“+云”则完全是另外一套方案。很多传统的数据中心已经运转了几十年,无法快速迁移到云端,这种情况下,对一部分适合在云平台使用的系统,那就针对这个部分采用Docker等技术形成一个云端的模块,并和原来的系统相互连接——这就是传统方式“+”云平台的意思。等一个个主要的应用都形成模块部署在云端,也就自然而言地迁移到了云平台。
显然,上述两种方案既相差迥异,又殊途同归;两种方式所适合的对象大为迥异,企业要慎重对待。对已经有成熟应用在运行的企业,往往会选择“+云”的方式,这样时间虽然长,但胜在稳妥;而对于互联网企业等,往往会采用“云+”的方式,快速部署,逐步迭代。
多云与跨云:云平台各有千秋,能不能同时选择?
除了迁移总体方案,在选择哪个云技术和平台方面,很多用户也经常陷入纠结。就说几个主流的云平台吧:AWS是全球市场的翘楚,总体规范性和均衡性很强;阿里云是本土的老牌云厂商,实惠性肯定是最好的;华为云的行业定制和安全性特点突;微软Azure和原先的企业内部应用对接得天衣无缝;此外还有IBM、Google的云服务,也各有自己的明显优势……
从现在的趋势看,各个云平台已经开放了相应的接口,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例如F5就已经推出了App Connector的连接器,完美的解决了跨云问题。
其实,解决跨云问题的意义远远不止是连接本身,事实上,这个问题一旦平稳解决,将直接催生整个云生态圈的健康发展。让我们试想一下两种状态:一种是各个云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和管理工具,大家相互不能连通统一管理;另一种是云平台各自开放,出现不止一种可以统一管理所有云平台的工具。到底哪种情况会推动整个云平台生态圈健康发展,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欢迎和鼓励所有的云平台企业加入到这种开放的生态圈中,只有这样,用户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云平台,然后快速交付形成应用价值……这才是云平台快速发展的最佳路径。
那么好的云平台的发展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及应用推广,许多用户已经了解了,云平台价值不是一个单纯为了节约成本——甚至有可能要花更多的钱。那么,到底云解决方案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如何评估方案是否适合自己呢?
1、云平台的智能性。
人工智能在这两年的火爆,其实已经体现出目前大家对网络和应用智能化的巨大需求。在云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上,虽然还称不上人工智能的阶段,但已经出现了很多智能化管理的手段,例如基于对流量的大数据分析,已经可以预测设备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而减轻管理的压力,提升应用的可能性等综合性能。
2、云平台的重要价值就是快速。
这个快速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快速部署,香港服务器租用,从应用需求的提出到部署上线,采用云技术无疑在部署速度上是远超于传统的数据中解决方案的,因为有众多的功能和模块已经可以拿来直接用了;第二是应用的性能高,访问快速,因为云平台已经在应用和性能优化等方面有成熟的方案。
3、当然是安全。
这个问题总被提及,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现在一套成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已经有可能从总体上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因为从数据的底层连接到应用级别都在云端,因此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有可能给数据和应用做一个类似X光检查的全方位透视的,免备案主机,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异常流量还是伪装进入的恶意代码都无所遁形,安全性可以大幅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平台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云平台的发展和使用为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未来应该更好的使用云平台服务,使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效益。